國外氨氮廢水處理的研究進展
國外在污水生物脫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開發(fā)了許多新的脫氮技術和新型生物反應器。20世紀60 年代后期迅速發(fā)展起來的固定化細胞技術,在氨氮廢水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日本下水道事業(yè)團用固定化硝化菌在流化床反應器中進行一年半的生產性實驗,NH3-N 去除率達到90 %以上。Van der Graaf等發(fā)現(xiàn),氨可直接作為電子供體而進行反硝化反應,并稱之為厭氧氨生物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簡稱Anammox)。他們的重大發(fā)現(xiàn)為研究厭氧氨生物氧化技術提供了理論依據(jù)。與傳統(tǒng)的硝化-反硝化技術相比,厭氧氨生物氧化技術具有的優(yōu)點是:不需要外加有機物作電子供體,既可節(jié)省費用又可防止二次污染;可以經(jīng)濟有效地利用氧,能耗大幅度下降。由于硝化-反硝化工藝所賴以依托的兩類微生物在環(huán)境和營養(yǎng)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傳統(tǒng)的生物脫氮工藝都是將缺氧區(qū)(厭氧區(qū))與好氧區(qū)分隔開,如A/O系統(tǒng)。近年來,不少研究和報道證明,反硝化可發(fā)生在有氧條件下, 即好氧反硝化的存在 ,它為突破傳統(tǒng)生物脫氮技術限制,利用一個生物反應器在一種條件下完成脫氮反應提供了微生物基礎。同時硝化和反硝化(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SND) 技術可以通過控制影響硝化和反硝化基質的投加量或消耗量來實現(xiàn)。
近年來,國外還報道了一些結合各種方法的新的氨氮脫除工藝。如O. Lahav 等使用沸石作為離子交換材料,既作為把氨氮從廢水中分離出來的分離器,又作為硝化細菌的載體。該工藝在一個簡單的反應器中分吸附階段和生物再生階段兩個階段進行。在吸附階段,沸石柱作為典型的離子交換柱;而在生物再生階段,附在沸石上的細菌把脫附的氨氮氧化成硝態(tài)氮。研究結果表明,該工藝具有高的氨氮去除率和穩(wěn)定性,能成功地去除原水和二級出水中的氨氮。
上一篇:污水水中氨氮的去除
熱門文章
- “幫助別人,充實自己”- 螢火蟲義工王建紅
- 春風吹醒萬物生,江海植樹添新綠
- 株洲江海集團齊享春季美景
- 張光祿蒞臨我司調研指導 “新三板”掛牌上市工作
- 世界地球日,江海綠色每一天
- 江海環(huán)保轉型升級—領銜新使命 發(fā)力新三版